农业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第一产业,在国家的产业发展中一直起着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德国可谓是一枝独秀。德国农业的生产有着极高的自动化水平、领先世界的农业生产技术设备,更有一批受过专业农业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
在德国,2%的农业人口养活了整个德国,高度机械化、智能化的德国农业与其他国家完全不一样,德国的国土面积是35万平方公里,人口是8500万,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GDP达4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四,它们人均GDP是中国的3倍多,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也是世界上的工业强国。那么,德国农业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一,德国农业是在工业4.0驱动下的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模式,强大的工业体系带动了强大的农业机械化,德国人在农业机械化的黑科技应用到了每一个细节,全自动化的种植、施肥、除草、收割、打捆等等,在德国他们的除草完全是根据地面的形状进行自动化灵活的割草。德国人摘葡萄是这样的,一台机器开过去一排葡萄全没了,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再说一下德国人是如何把胡萝卜的一台机器开过去连根拔起看看都过瘾,更有意思的是它们拔起来的胡萝卜直接进入自动化的去皮,可以说德国干农业能用机械的一定不用人,每一个作业的机械都实现了工业4.0时代的超级自动化。
第二方面就是德国全面实现的数字农业,德国的农民工作离不开电脑和网络的支持,它们每天开工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检查当天的天气信息,查询粮食市价,查收电子邮件了解产业链的各种信息,德国大型的农业机械都是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控制的,农民只需要切换到GPS的导航模式,卫星数据就能够让农业机械精准化的作业,误差可以控制在几厘米之间,德国的数字农业的理念与德国的工业4.0完全相当,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每一块天地的天气、土壤、降水,温度、地理位置等数据,全部上传到云端在云平台上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智能化的大型农业机械上,指挥它们进行精细化的作业,目前德国正在从机械自动化的基础上,推出全套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能在每个农民电脑上实时显示各种生产信息,如某块土地上目前种植的是哪一种植物,农作物接受的光照强度如何,土壤中的水分和肥料分布情况如何,农民可以根据相关数据来优化生产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第三个方面就是德国农民的职业化教育,在德国想当农民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必须经过教育和培训持证上岗,想想也是,要玩转自动化的机械,要玩转数字化的农业,不懂高科技根本玩不转,对比我们当下的农民,这个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可以说中国职业农民的培养机制将决定中国农业的未来。
德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企业致力于创新技术,更有甚至将创新的目标定在农产品的加工和处理环节上,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特殊需求,选择合适的时机,与政府齐力进行创新开发,立项培养专门的农业人才,同时根据未来农业或者产品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为了保障和促进农业的发展,德国专门成立了农业发展的组织——德国农业委员会,在这个藏龙卧虎的组织里有着对农业结构发展最为熟悉的专家,在他们的支持和贡献下,德国在农业教育政策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同时也保障了德国的农业科技领域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向前输送。德国农业委员会会在制定农业政策前提前最好详细的调研和研究,所以在政策方面的实用性和前瞻性都被视为行业最佳的。在农业技术人才上,经历过扎实农业学习以及配套实践活动的人才与农业生产的实际和需求完全配套,不会存在学而无用的现象。
德国农业科技发展能够达到如今的高度与德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密不可分,德国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稳扎稳打地努力发展基础行业的教育,这对于德国经济的长期、良好发展有着深远长久的意义。
第四个方面就是德国农业的组织,在德国各种农业的联合体有1000多个,各类的合作社有10000多个,德国设立了德国农民协会,下设有300多个地区性的组织,从信息服务到农民的权益保护,德国农民协会还把农产品的生产、收割、加工,储存和销售各个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来开发,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高效的协同,农产品供应的运营效率十分明显。
第五个方面就是德国农民的收入,你们可能不知道在德国当农民是一个今人羡慕的职业,一般的德国农民家庭1-2辆车是很常见的,一栋独门独院的楼房不仅有车库,还有停车位,标配的花园,数据显示,德国农民人均收入超过了30万美元,其中60%是生产收入,40%是政府的补贴,所以说在德国当农民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好职业。
我们不得不感叹德国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技术如此之高,其实呈现的还仅仅是表象,在研究德国农业技术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深刻的体会到德国制造的内涵,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发达国家强大的技术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他们的职业教育体系,技术和设备我们可以通过资本来引进,到德国制造,德国工艺背后的德系文化,这是一般人根本无法复制的,未来中国的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该如何走,希望德国的农业模式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重要的思考和借鉴。(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